中部培训网 > 培训新闻 > 公务员 > > 国考 - 正文

2012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精析: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

2012-05-14 16:00:05

【背景链接】

 

2012年1月11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会议认为,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提出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2012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多个政府部门2012年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工作重点,要求各部门按照“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

《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开展以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妇女儿童用品、农资、建材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打击“黑心棉”、“粉末砖头”、“瘦身钢筋”、“中药材造假”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加强重大设备监理工作,对学校、幼儿园、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及居民住宅的在用电梯、锅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制定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大对重点产品和进口高风险工业品的检验监管;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力度,增强口岸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能力;开展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及时发布产品伤害预警。

【标准表述】

[意义]

 

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家民族形象。

对于政府的意义: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的举措,无疑对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商品质量,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惩治不法企业违规违法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市场的意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商品,还需要建立健全市场游戏规则和相关的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质量失信黑名单,使之成为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于经济运行,于群众生活,是双赢。

[深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 但是,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生产 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

[措施]

 

质量不仅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法治和诚信道德问题。做好质量工作,必须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一要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做到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要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二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实施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切实抓好生产源头治理,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三要加快质量法治建设。健全质量法律法规,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坚决破除地方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要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 ,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保险、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 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六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保护知识产权,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中公版权。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七要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

八要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增强公众质量维权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相关新闻